最新新闻

首页 > 新闻展示 > 最新新闻
NEWS 新闻展示
  • 【通信】三道防线 阻击通讯诈骗

    来源:默认管理员点击数:342发布时间:2015-10-28

    三道防线 阻击通讯诈骗

    2015-10-30 08:10:00 来源: 成都日报(成都)
           从最初的短信上只写明银行账号和开户人,到如今冒充国家机关欺哄受害者,通讯诈骗这种从境外传入的犯罪方式,在数十年间发案率呈几何倍数增长。昨日记者从市公安局刑侦局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电信诈骗案件发案率每年呈递增趋势,一年因为电信诈骗案件而损失的财物已经高达近亿元。
            为何通讯诈骗案件如此高发?市公安局刑侦局负责该类案件侦破的李处长向记者介绍了通讯诈骗案件的特点。通讯诈骗案件的手段不断变化和翻新,这是很多市民认为特别难以防范的关键之处,“但是不管手法怎么变,骗子最终都会涉及转账,所以不听、不信、不转账这个很关键。”
            为何通讯诈骗案件重在预防?李处长告诉记者,通讯诈骗案件和其他类型的刑事案件有着本质的不同,从行为方式看,通讯诈骗的嫌疑人并不会与受害人进行当面接触,案件的发生都是以网络、手机等通讯工具作为媒介发生的,警方在侦破案件时受害人往往难以提供嫌疑人的体貌特征等线索,这是破案难度大的第一个原因。同时,通讯诈骗案件发生后,受害人转账的款项会在极短时间内被转移到成百上千个账户,这些账户大部分是在境外开户或者分散全国各地,警方从取款入手侦破的难度可想而知。即使案件告破,警方冻结了骗子的银行账户,追赃仍然成了一道摆在受害人和民警面前的难题,“骗子的账户上有可能有很多受害人的转款,如何赔付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来处理,对受害者而言追赃的时间和效果都并不太如意。”
            上述的难点,让警方在打击通讯诈骗案件的过程中历经困难,所以预防成了成都警方提出的减少该类案件发生的重要途径,“成都警方近年来通过各种手段,筑起‘三道防线’,就是希望全社会都能参与、配合,一起来防范和打击这种大家深恶痛绝的犯罪行为。”
         第1道防线
         深入基层的“人民战”
         发放警民联系卡 遇事不要忘了打电话“只有让群众了解更多,才能让大家都积极参与。”10月29日下午,记者跟随成华公安双桥子派出所社区民警蒋警官来到新鸿社区,这是蒋警官今年第七次到社区发放电信诈骗防范资料。蒋警官告诉记者,很多年前成都公安便开始在社区开展电信诈骗防范工作,从这么多年来的宣传和效果可以看出,防范宣传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现在每年都会发放10多万份防范宣传资料,上面有最新的案例警示、防范手段、举报电话。”李处长告诉记者,派出所民警还向群众发放了警民联系卡,七群众有什么疑问其实都可以给民警打电话求证,很多电信诈骗案件如果受害人能够稍微核实一下,就不会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不仅在社区院落开展防范宣传,在媒体、户外广告栏、户外视频、网络,市公安局还专门制作了通讯诈骗的防范宣传片,“可以说掀起了一场防范宣传的‘人民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群众多听、多看防范宣传,不听、不信骗子的话。”
         第2道防线
         多部门“联合战”
         运营商安全提示 银行工作人员及时劝阻
          通讯诈骗案件中,手机、网络等通讯工具成了不法分子的犯罪工具,面对这种情况,市公安局和通信运营商召开了联席会议,建议通讯运营商和公安机关携手,共同在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中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通讯运营商目前也正在对短信、网络信息中出现的转账、汇款等信息给予一定的安全提示,“通信运营商这一环很关键,如果掐断了不法分子的工具,电信诈骗的发案率就会大幅度下降。”
           电信诈骗案件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汇款和取款,银行是不法分子和受害者不可回避的环节。针对这一点,市公安局和各银行召开了联席会议,银行也在存取款柜台、ATM机上张贴了安全防范提示。“另外,公安机关还和银行开展了警银合作机制,对银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并及时劝阻的情况,公安机关定期将会对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李处长介绍说,通讯诈骗案件的预防和打击,是全社会都应该共同参与的事情,仅仅靠公安机关一家预防和打击,效果肯定不会太明显。
          第3道防线
          最后关口的“阻击战”
          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提供账号数据
          对于通讯诈骗来说,最后一步往往是受害者到银行去给骗子转账,一旦转账成功,骗子的诡计就得逞了。银行的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构造起了第三道防线。
          昨天,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2012年,在警方的指导下,工商银行在全国率先开发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这套系统在成都开发试用后,于2013年9月迅速向全国推广,系统的数据库内包含上千万条假账户、假营业执照、假身份信息等信息,并成功和公安、法院部门实现实时联网,对防范电信诈骗案件效果显著。目前可以实现一个月提供一次数据的频率,所有的数据均是立案后的数据,以后实现系统对接后,便可以达到实时更新的效果。
           这套系统的开发,不仅在于对转账、汇款账号的提前识别,更重要的是对使用虚假身份信息实行开户的不法分子给予了打击,身份信息录入后,银行便不会再给不法分子开户,不法分子可利用的账户越少,实施诈骗成功的机会便越少。 本报记者 俸奎 何良
            作者:俸奎 何良

     

    上一篇下一篇
ص